上次有說到某報記者在其專欄提到將元首盃取消或改制的問題,結果上週出席採訪元首盃抽籤儀式後,大馬籃總秘書陳時和主動與我們各報記者聊起有關對元首盃進行“改革”的主意。
陳先生說,元首盃強弱分明的格局,導致很多比賽一面倒,從而缺乏看頭的現象,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,因此大馬籃總方面已經意思到,要對此現象進行“改革”。
怎樣的“改革”法?看來陳先生與大馬籃總方面已經就此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研究,他表示打算在明年設立一項“超級盃”比賽,讓應屆元首盃前六名的球隊參加,而該六隊的位置,由各自州屬再另行委派“二隊”參賽。
他表示,某些州屬,例如柔佛,即便是二隊的實力也不錯,有能力與其與州屬如吉打、沙巴、吉蘭丹和登嘉樓等隊抗衡。
因此,這樣的改革,可以讓實力相對接近的球隊進行較量,形成良性競爭,總好過每年看著柔佛、霹靂等強隊在與其餘實力太弱的球隊進行一場毫無看頭的“雞肋賽”要強得多。
而設立讓元首盃前六名的球隊參加的“超級盃”,則可以讓實力更強的這幾支球隊獲得更多相互之間的比賽機會,讓這幾支實力相對接近的對手能通過對抗更為激烈的比賽,得到進步。
這項“改革”,與之前某報記者所提及的將元首盃“改制”成“分齡賽”有著異曲同工之妙,不同的是,該記者提出的是把主力放在NBL,而大馬籃總提出的是設立多一項“超級盃”。
儘管這樣的“改革”還處於理論上的階段,但無論如何,這樣的想法已經證明大馬籃總已經摸索到“改革”下一步,我們熱愛籃球的人倒是“樂見其成”。
Sunday, November 30, 2008
Tuesday, November 18, 2008
NBL取代元首盃?
那天聽同事說起,某報章的一名體育記者在其評論專欄內發表意見,認為若大馬籃總要大力支持職業化的NBL,應該取消元首杯,或將元首盃改成限制21歲以下球員參賽的話題,讓本人相當感興趣。
然而看完了原文後,我倒是感覺到有點混亂,到底作者是為何認為要取消元首杯?元首盃和NBL有衝突嗎?為何NBL要辦的更成功,需要犧牲元首盃?他的意思是不是認為,元首盃的存在抹殺了NBL的成長?
其實,本人就認為NBL的發展和元首盃基本上沒什麼關係,一個是要以吸引球迷為賣點的“半職業”賽事,而另一個則是傳統的常年賽事,兩者“河水不犯井水”,不能拿來相提並論。
話題回到該評論文章,該作者表示“各州籃總不管直接還是間接都要參與NBL,這樣大馬籃球才有更大成長空間”,讓人感到自相矛盾,這與現在元首盃有什麼分別?
這充其量就是將元首盃“照辦煮碗”移植到NBL,只是每支參賽球隊允許一名外援助陣,不是嗎?(今年的NBL球隊民都魯彩虹就有點這種味道。)
所以我不認同“各州籃總不管直接還是間接都要參與NBL”,因為這樣的話,作者自己就先自打嘴巴,因為他已經提出“參賽球隊水平差距大”這個問題。(你能想像克里斯帶著一班以20歲以下小孩子為主的球隊,在號稱職業的NBL比賽嗎?會好看嗎?)
但是對於該作者說的幾點,本人是舉腳認同的,那就是元首杯的水平參差不齊,加上賽程非常緊湊由早打到晚,讓看的人都感到非常勞累(不看到累死都會悶死)。
無論如何,看了該作者的這篇文章後,本人最大的感想就是,為何一個賽會的成功,就需要犧牲掉另一個?而不是應該兩者互相吸取對方的長處,改善自己的不足,形成良性競爭,從而實現“雙贏”的局面?
因此本人認為,NBL的發展重點還是在於大馬籃總、這個負有推動大馬籃運重責大任的組織,是否願意伸出援手,幫幫NBL這個小弟弟罷了。
我這麼說,不是指大馬籃總沒有在推動NBL方面沒有出力,而是在於提出疑問,大馬籃總是否已經“無私地”盡了全力?到底還可以給予多少幫助?我認為,這才是我們應該督促的地方。
然而看完了原文後,我倒是感覺到有點混亂,到底作者是為何認為要取消元首杯?元首盃和NBL有衝突嗎?為何NBL要辦的更成功,需要犧牲元首盃?他的意思是不是認為,元首盃的存在抹殺了NBL的成長?
其實,本人就認為NBL的發展和元首盃基本上沒什麼關係,一個是要以吸引球迷為賣點的“半職業”賽事,而另一個則是傳統的常年賽事,兩者“河水不犯井水”,不能拿來相提並論。
話題回到該評論文章,該作者表示“各州籃總不管直接還是間接都要參與NBL,這樣大馬籃球才有更大成長空間”,讓人感到自相矛盾,這與現在元首盃有什麼分別?
這充其量就是將元首盃“照辦煮碗”移植到NBL,只是每支參賽球隊允許一名外援助陣,不是嗎?(今年的NBL球隊民都魯彩虹就有點這種味道。)
所以我不認同“各州籃總不管直接還是間接都要參與NBL”,因為這樣的話,作者自己就先自打嘴巴,因為他已經提出“參賽球隊水平差距大”這個問題。(你能想像克里斯帶著一班以20歲以下小孩子為主的球隊,在號稱職業的NBL比賽嗎?會好看嗎?)
但是對於該作者說的幾點,本人是舉腳認同的,那就是元首杯的水平參差不齊,加上賽程非常緊湊由早打到晚,讓看的人都感到非常勞累(不看到累死都會悶死)。
無論如何,看了該作者的這篇文章後,本人最大的感想就是,為何一個賽會的成功,就需要犧牲掉另一個?而不是應該兩者互相吸取對方的長處,改善自己的不足,形成良性競爭,從而實現“雙贏”的局面?
因此本人認為,NBL的發展重點還是在於大馬籃總、這個負有推動大馬籃運重責大任的組織,是否願意伸出援手,幫幫NBL這個小弟弟罷了。
我這麼說,不是指大馬籃總沒有在推動NBL方面沒有出力,而是在於提出疑問,大馬籃總是否已經“無私地”盡了全力?到底還可以給予多少幫助?我認為,這才是我們應該督促的地方。
Tuesday, November 4, 2008
NBL賽後感
NBL泛馬籃球冠軍盃終於結束了,此前連續兩屆落得個“二奶命”的馬六甲精武,終於在本屆“擔正”,奪得該隊在這項賽會成立以來的首個冠軍。
不過平心而論,這屆決賽在初賽圈MVP克里斯的缺陣下,觀賞指數大打折扣,一面倒的比賽不僅讓特地到場觀賽的球迷觀眾大失所望,也讓甲精武冠軍獎盃的“含金量”略顯不足。
儘管決賽MVP古加尼賽後信心滿滿地豪言,即使克里斯可以上場,也有信心擊敗對手拿下冠軍,但這也只是勝利者賽後的“獨角戲”,畢竟“winner takes it all, loser standing small”。
無論如何,本屆NBL對我而言,其實是有點失望的。首先是賽程的“大縮水”,從去年的北馬(怡保)中馬(吉隆坡和馬六甲)、南馬(昔加末)“橫跨”到東馬的民都魯,到本屆僅剩下民都魯和吉隆坡兩站,不可不謂是“開倒車”。
不過,本屆賽會還是有很多值得書寫的地方,其中就是NBL各球隊在引進“外教”的做法上收到了不錯的效果,首推已在國內“浸淫”了一段時間的前菲律賓國家隊教練保羅-丹尼爾,他執教的SM置地,向球迷和對手展現了“永不服輸”的戰鬥精神。
而剛在今年執教民都魯彩虹隊的美國籍教練里奇,其在場邊的對教練以及球員大喊的“NCAA式風格”,不僅讓場邊的球迷多了一道看點,相信也讓本土、尤其是年輕球員獲益良多。
此外就是“外援”的,提升了賽會的看頭,也讓本土球員獲得和他們同場較勁,達到增進自身球藝的機會,更重要的是他們轉業的精神(甲精武的麥克雷頓除外),值得讓本土球員學習。
最後更重要的是,就是一群熱愛籃球的人們,不論是主辦大會、教練、球員以及球隊幕後老闆,不辭勞苦,抽空地聚集在一起為本地籃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,這份熱心讓我們感動。而當然,還有支持這項賽會繼續發光發熱的球迷們。
不過平心而論,這屆決賽在初賽圈MVP克里斯的缺陣下,觀賞指數大打折扣,一面倒的比賽不僅讓特地到場觀賽的球迷觀眾大失所望,也讓甲精武冠軍獎盃的“含金量”略顯不足。
儘管決賽MVP古加尼賽後信心滿滿地豪言,即使克里斯可以上場,也有信心擊敗對手拿下冠軍,但這也只是勝利者賽後的“獨角戲”,畢竟“winner takes it all, loser standing small”。
無論如何,本屆NBL對我而言,其實是有點失望的。首先是賽程的“大縮水”,從去年的北馬(怡保)中馬(吉隆坡和馬六甲)、南馬(昔加末)“橫跨”到東馬的民都魯,到本屆僅剩下民都魯和吉隆坡兩站,不可不謂是“開倒車”。
不過,本屆賽會還是有很多值得書寫的地方,其中就是NBL各球隊在引進“外教”的做法上收到了不錯的效果,首推已在國內“浸淫”了一段時間的前菲律賓國家隊教練保羅-丹尼爾,他執教的SM置地,向球迷和對手展現了“永不服輸”的戰鬥精神。
而剛在今年執教民都魯彩虹隊的美國籍教練里奇,其在場邊的對教練以及球員大喊的“NCAA式風格”,不僅讓場邊的球迷多了一道看點,相信也讓本土、尤其是年輕球員獲益良多。
此外就是“外援”的,提升了賽會的看頭,也讓本土球員獲得和他們同場較勁,達到增進自身球藝的機會,更重要的是他們轉業的精神(甲精武的麥克雷頓除外),值得讓本土球員學習。
最後更重要的是,就是一群熱愛籃球的人們,不論是主辦大會、教練、球員以及球隊幕後老闆,不辭勞苦,抽空地聚集在一起為本地籃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,這份熱心讓我們感動。而當然,還有支持這項賽會繼續發光發熱的球迷們。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